10月16日19:30,“传薪·研究生培养问题与方法系列活动”第一场在腾讯会议平台顺利举行。学院杰出教授、澳门永利入官网老入口学术院长曹顺庆教授应邀作题为“培养研究生的几点体会”的讲座,我院副院长胡易容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
本次讲座,曹顺庆教授从解读2020年教育部最新数据出发,指出虽然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但我国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他认为,我们当前的教育体制存在一些问题:既不博古,也不通今;既不通中,也不贯西。与此同时,他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具体案例,对研究生培养方法进行了细致解析。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曹顺庆教授提出了中国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学风空疏、基础不好、创新能力不够。他把学风空疏归咎于“走了样的中国文化学习”,即目前的教育大多由老师进行导读,是“空讲”,学生并未真正阅读文本、背诵作品,这种教育体制与教育规律相违背。
其次,曹顺庆教授认为当今中国学生缺乏原典学习,没有典籍背诵的硬功夫。目前国内一些学生对国内外典籍都没有掌握好,同时又使用着错误的学习方法,各种概论和空论大行其道,而没有实实在在地阅读经典。他建议,要让学生沉下心阅读和背诵经典,同时,在教学中应当强调阅读外文原文,避免“古文今译”和“翻译走样”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曹顺庆教授通过自身经历剖析了当前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的原因。他认为,现在理论是完全跟着西方走,造成了中国理论失语症,并且出现了用西方理论来套中国文学的现象。由此,曹顺庆教授强调,这些问题应在实践中予以重视,并进而培养有学术能力的研究生。
对此,曹顺庆教授分享了自己培养研究生的方式:第一,精研原典,背诵名篇。他要求博士生系统学习《十三经》,经历严格的古文功底训练。第二,进行双语教学,使用英文教材。曹顺庆教授给博士生授西方文论课时,使用的教材是英国理论名家伊格尔顿的英文原著《文学理论导读》。采取此举措是由于国内一些理论译著整体水平不足,甚至出现错讹屡出的状况。第三,巧设课堂,中西碰撞。曹顺庆教授白天讲授西方文论,当天下午或晚上讲授中国古代文论。他认为,这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点与学科要求决定的。比较文学要求学生掌握至少两门语言、熟悉两国以上文化,这种课堂设置能够有效促进中西文化与文学的比较研究。第四,加强讨论,磨练思维。课堂上曹顺庆教授将同学们分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并让同学们在辩论过程中设法找出他人问题。通过激烈的观点碰撞,学生的学术思辨能力便得到了锻炼。第五,立志须高,因材施教。在指导研究生选题时,曹顺庆教授要求研究生立志须高,即已经有人做过的题目不能再选,论文要做“天下第一篇”。他还结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范畴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扬长避短,确立自己的毕业选题方向。
院内老师与曹顺庆教授交流互动
在讲座结束前的互动环节中,老师和同学们围绕师生相处之道、研究生阅读书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主讲人介绍】
曹顺庆,学院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永利入官网老入口学术院长,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国家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霍英东教师基金获得者,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双一流”学科建设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学科副主任委员;比较文学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学院比较文学国家级培育基地负责人,比较文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方古代文艺理论重要范畴、话语体系研究与资料整理”、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等多个项目;多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及四川省政府社科一、二、三等奖。《文学评论》编委、《中国比较文学》编委、《中外文化与文论》主编、英文刊物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主编。
图文:潘思宇、蔡亚纯
责编: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