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澳门永利入官网老入口!

交流合作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院哲学社会科学论坛传真(三) | 杜桂萍教授:论汤显祖与蒋士铨的戏曲追求

发布时间 :2019年11月20日 浏览量 :

编者按:1115日,学院哲学社会科学论坛在江安校区水上报告厅举行。论坛期间,我院承办了澳门永利入官网老入口分论坛,举办了多场学术讲座。

 

 

1115日,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杜桂萍应邀在文科楼一区526教室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临川四梦到《临川梦》——论汤显祖与蒋士铨的戏曲追求的讲座,我院丁淑梅教授任主持人。

 

讲座开始,杜桂萍教授简要介绍了汤显祖、蒋士铨以及二人的作品,然后围绕“去‘词人’化与身份焦虑”、“释‘情’:‘不是情人不泪流’”、“史笔与梦笔:‘世间只有情难诉’”三个部分展开,讲述蒋士铨借重“梦”的话语方式阐释汤显祖创作“临川四梦”的心路历程。

 

去“词人”化与身份焦虑

汤显祖并未将作曲赋词视为一生理想,他一心所想,始终在乎经世济民的实践机会。但在他生前身后,认可其为“词人”之声音已经广泛存在且有日益衍化为主流的趋势,这一切,实际上于他在世时已构成身份焦虑。

杜桂萍教授认为,蒋士铨视汤显祖为人生楷模,这不仅仅因为彼此类似的个性,更在于他们一生大节中异中有同的路径、殊途同归的理念。同是不甘被认定为“词人”,蒋士铨以“史官”之敏感体悟到应为自己膜拜的这位前辈辨误正名,还原历史,而与汤显祖类似的遭际和命运也激发了他借以彰显自我的创作冲动和激情。

 

释“情”:“不是情人不泪流”

杜桂萍教授指出,《牡丹亭》讲述的是“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情至”故事。她认为,对止于“形骸”的世俗情爱,汤显祖是十分不屑的,他更倾心的是无往而不胜的“梦中之情”。

蒋士铨也格外看重文学对“情”的皈依和表达,他有关“情”的观念遍及其诗文词曲的创作,但并没有创作过《牡丹亭》一类的“才子佳人戏”。杜桂萍认为,蒋士铨对于“情”的独特理解是其根本原因。在蒋士铨看来,“情”必须受制于伦理教化之规约才不至于泛滥,才能归于雅正,并以“情之正”的面貌呈现出来。因此,杜桂萍教授指出,蒋士铨以“情正”的理念阐释汤显祖的“情至”理想,二人同样主张“情”,但蒋士铨所禀赋的风教思想和道德激情没能使他成为汤显祖的真正知音者。

 

史笔与梦笔:“世间只有情难诉”

杜桂萍教授认为,蒋士铨“史笔”独钟,首先体现在以戏曲形式创写传记,这成为了蒋士铨戏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另外,《临川梦》的创作格外顾及历史真实即“四梦”的盛名,给汤显祖带来“词人”之名的“四梦”依然实际地构成了全剧的主体。

而蒋士铨的“梦笔”,真正所写其实只有俞二姑和汤显祖二人的两个梦。杜桂萍教授认为,“梦”真幻相生,虚实相映,指向对“四梦”的评价,又借助对追梦人俞二姑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造梦者汤显祖的倾慕,既是一种虚幻的现实,又是作者蒋士铨真诚的艺术期待。

讲座结束前,杜桂萍教授与在场同学进行了互动,她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她在总结中指出,蒋士铨赞赏汤显祖笔下的生死之情,但对“情”未能明确地灌注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之义持保留态度。

 

 

听讲座心得分享——

 

“杜老师首先以汤显祖与蒋士铨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中的对应联系为切入点拉开讲座的序幕,之后借助文本细读,诠释蒋士铨《临川梦》借重‘梦’的话语方式阐释汤显祖‘临川四梦’的创作过程,并摹写其一生行迹和心态变化这一主题,并究其背后原因,展现多数明清文人共同的身份焦虑。最后在提问环节,针对同学关于明清文人群体的提问,杜老师强调了在研究明清文人交游网时应细究交游网络背后的运行机制,综合考量,给交游网络中文人文学价值以客观评价。”

——2019级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 吴同学

 

“在中国戏曲史上,汤显祖无疑是让后世仰望的高峰,其临川四梦读来至今让人心旌摇曳,而后世研究其作品者亦不胜枚举。今次,杜桂萍教授另辟蹊径,从蒋士铨的《临川梦》切入去探究汤显祖的身份焦虑,以史笔和梦笔的写作特点来强调其一生大节,从而达到去词人化的叙事目的。从思想上看,蒋士铨以情正来校正汤显祖的情至,完成自己追求雅正的伦理道德诉求。此外,蒋士铨创作的最大特色是用戏曲的形式来写人物传记,极具创建之功。总而言之,从汤显祖到蒋士铨,从《牡丹亭》到《临川梦》,杜桂萍教授用跨越百年的视野,以接受史的指导思想为我们呈现了一次听觉上的盛宴。”

——2019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 陈同学

 

“今天参加了杜桂萍教授主讲、丁淑梅教授主持的讲座——《从“临川四梦”到〈临川梦〉——汤显祖与蒋士铨的戏曲追求》,获益良多,果如丁老师常常告诫我们的那样:‘一场好的讲座,或许比翻看数本书籍更加让人有收获。’本场讲座里,杜桂萍教授从词人的身份焦虑、戏曲创作的情感、史笔和梦笔三个方面讲解了汤显祖和蒋士铨的关系,‘临川四梦’和《临川梦》的关系。在更新对汤显祖的了解、获取对于蒋士铨的更加新颖的认识基础上,也有了新的角度去研究‘临川四梦’和《临川梦》。知识的获取可以有很多方式,灵感的来源也不可预测,以‘传承’和‘突破’、‘模仿’与‘创新’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才能找到新的突破口,带来新的视野和收获。”

——2019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 梁同学

 

“聆听了杜桂萍教授的讲座甚有启发。其一,在学术研究范式上,杜老师面对清中期著名的江西籍文学家蒋士铨在以戏曲文学为乡贤汤显祖作传的《临川梦》传奇时,她采取的是极精微、极细致的文本细读方式,故而有依据充分的真知灼见,如杜老师认为蒋士铨倾心诠解汤显祖既是为乡贤立传作史,同时也是借汤显祖的言行心迹寄寓自我愁怀,杜老师的真切体会正来自于她举轻若重、细心搜求文献、细读文本的学术研究路径,而这不啻为对充斥于文学研究领域中以新潮式文艺理论生硬肢解文学现象的反驳。其二,在讲授方式上,杜老师在比较汤显祖、蒋士铨不同的戏曲观念、戏曲追求时,她用的是鲜活的例证、平实的语言、古今贯通的思维观念,故而讲座内容深入浅出、生动真切,不仅使我们清晰地了解到汤显祖‘情至’观与蒋士铨‘情正’观的差异,且借此讲座是我们了解到明清戏曲史的变迁演绎历程。”

——2017级明清文学专业博士生 王同学

 

【主讲人简介】

杜桂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年主持《清代诗人别集丛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曾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两项、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四次。代表作《清初杂剧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文献与文心:元明清文学论考》(中华书局2012年)、《明清戏曲宗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等。主编学术集刊《励耘学刊》《明清文学与文献》等。

 

采写、摄影/ 黄捷 张昕妍

责编/ 操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