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首期“知识荟”与大家见面已经过去了两周,不知道大家对第一期有关彩色影像的内容是否还记忆犹新呢?如果没有,可以点击链接《周末知识荟 | 第一张彩色照片是如何诞生的?》复习一下哟~
我们期待大家关注和参与本栏目,在文末的留言处留下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更希望得到宝贵的建议和真挚的期待。
都言“最美不过人间四月天”。在这样万物生长的春光里,我们来谈谈“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然而
你了解美学吗?
01 “美学之父”
美学的概念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50年首次提出。
他认为需要在哲学体系中给艺术一个恰当的位置,于是他建立了一门学科研究感性的认识,并称其为“Aesthetic”(感性学)。
鲍姆加登认为:“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1742年,鲍姆加登开始在大学里讲授“美学”这门新课。
1750年和1758年,鲍姆加登出版了《美学》第1卷和第2卷,实现了他1735年博士论文中关于建立美学的建议,初步规定了这门科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确定了它在哲学科学中的地位,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750年是美学正式被视为作为学科的年代,鲍姆加登由此获得“美学之父”的称誉。
02美学的思想起源是什么?
西方美学的历史从柏拉图开始。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等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在中国,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但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其提出和阐发的“道”、“气”、“象”、”无“、”虚“、”实“、”虚静“、”玄鉴“等等概念,对中国古典美学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的元气论、意象说、意境说和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等,都发源于老子的哲学和美学。
自豪地告诉你
川大在美学研究方面也有突出建树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就是澳门永利入官网老入口
王世德教授
王世德教授
著名美学家、著名文艺评论家、新中国唯一一届美学副博士之一、民盟成员、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终身获得者、中国文艺美学创始人之一、四川省美学学会首任会长、我院教授。
王世德教授一生致力于美学研究,笔耕不辍,从1945年起就开始在《文汇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955年起,王世德教授陆续出版作品多部,代表作包括《<十五贯>研究》、《文艺美学论集》、《美学新趋势》、《儒道佛美学的融合——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商业文化与广告美学》等。他主编了我国第一部《美学辞典》,参编了《文艺美学辞典》等。
对于一门学科
工具书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而王世德教授主编的《美学辞典》
作为我国美学领域的第一本辞典
具有哪些特点呢?
美学辞典
《美学辞典》是提供美学的基本知识、供读者日常检索用的中型工具书,着重收录有重要地位的美学家、美学流派、专著、在某个艺术领域对美学有重大贡献的人物,以及常用美学术语,字数达65万,曾获得国家委托北京几家重要报刊主办的“金钥匙”奖。
《美学辞典》
是如何诞生的?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形成了一股美学热潮,但美学的书籍和资料奇缺,许多人对美学这门学科还相当陌生。1979年,基于我国在美学工具书上的空缺,我校中文系成立了以王世德教授为首的美学研究小组,决定编写一本《美学辞典》,力求准确、简要地解释有关美学理论、历史、作家、作品与各艺术部类中美学问题的名词、术语,供进行美学研究的大专院校的文科师生、文艺团体与美化生活的专业工作人员,以及业余的广大美学爱好者使用。
在编写过程中,编者们借鉴了大量外国百科全书的美学词条,力求编写出有我国特色的美学词典。该辞典要求分类更合理,释文尽量简明扼要,加重中国美学词条的比例,并约请了全国一些专业工作者分担了部分条目的编写和审改工作。在相关领域广泛有力的支持下,该辞典顺利出版,填补了我国美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美学辞典》主要讲了些什么?
《美学辞典》体例清晰,结构严谨,按主题性质分为美学理论、中国美学、外国美学、文艺四大部分,
《美学辞典》在编写上,既面向世界,又重视本国。一方面,辞条的具体阐释,例如“技术美学”、“近现代西方美学”以及“美”、“悲剧”、“幽默”等,尽量吸收和消化别国的学说;另一方面,鉴于中国古典美学自成体系,其术语概念与外国美学的用语有所不同,这部辞典又特别重视中国美学的成果,着力进行中国美学的整理与研究,充实了中国美学的内容,而且对这类辞条的阐释尽量做到准确,诸如对“意境”、“风骨”、“韵”、“趣”、“味”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把握均较为贴切,在一定程度上归纳、抽象出了中国美学精髓的独特的民族性。
这部辞典的开放体系还体现在其对古今美学理论的多面透视上。它既着力发掘和整理中外古代美学的成果,又努力吸取了现当代中外美学的最新成果。例如对“格式塔心理学派”、“接受美学”、“信息论美学”等辞条的选择和阐释,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
荷花池畔的美学家
王世德教授是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创立者,更是其持续的拓展者。
在美学基础理论方面,他提出了"感觉—理想"论美本质观与审美学之美学观。
在文艺美学方面,他为文艺美学学科勾勒出了宏大细密的学科轮廓,更继而开拓出文艺美学之部门美学研究,在戏剧美学、摄影美学、影视美学、文学美学等领域均有示范性专题成果。
在中国美学研究方面,他以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为范本,论域兼及儒、释、道,以精敏之思总结中华古典审美个性,丰富其自身文艺美学理论。先生继而超越传统美学艺术中心论,由艺入世,开创性地倡导生活美学,并在广告美学等领域做出可贵探索,引领后学。
王世德教授热爱教育工作,视野开阔,论述精到,春风化雨,深受学生爱戴。他扶持青年,奖掖后进,多年来不仅桃李满天下,还帮助众多非他弟子的对美学有浓厚兴趣的人学有所成。2016年,他出版了《王世德美学研究精选》上中下三集。时任川大校长谢和平院士为此书作序,并高度赞扬了他对我国美学学科建设所做的重大贡献。
王世德教授在《探索文艺审美学八旬自述》中说:“总观我这些年的工作,自己觉得有几点特色。一是始终不渝地围绕文艺审美这个中心,始终没有懈怠消极,而是一直积极努力地力求能与时俱进。二是眼睛向下,脚踏实地,面向现实,结合实际,拓宽加深,尽力起提升理论的促进作用。”
如王世德教授所言,美学其实离我们并不远,知行合一,犹如源头活水般迸发活力的生命何尝不是一种美呢?
以此作为特别的致敬,祈愿美学研究和美育启蒙能够不负王世德教授这样的学人的求索与寄望,迎来更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
王世德主编.美学辞典[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6.9.
庞耀辉.多维立体的把握 古今中外的巡礼——我国自编的第一部《美学辞典》评略[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02):111-112+110.
庞耀辉.一部有特色的美学工具书[J].社会科学家,1987(02):100-74.
陈元贵.美学辞典与中国当代美学的学术进程[J].辞书研究,2008(03):34-41.
王世德.关于悲剧问题的讨论综述[J].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04):107-110.
学院中文系开展各项文论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1980(02):115.
薛富兴.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读《王世德美学研究精选》[J].美与时代(下),2017(02):5-10.
王世德.探索文艺审美学八旬自述[J].美与时代(下),2010(11):5-12.
文字:葛启成 蔡亚纯 龙薪羽
排版:蔡亚纯 龙薪羽 张鸿腾
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网络
责编:操慧